———蒋巨峰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工作报告》举要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跨越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大力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富裕四川、和谐四川、文明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
回眸
过去5年GDP年均增长12.8%
生产总值增加1.2倍,年均增长1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1.9倍,年均增长2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加1.5倍,年均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净利润增加4.3倍,年均增长39.5%来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135户,7个国家在川设立领事机构森林覆盖率31.3%,提高5.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电话村通率达到97.5%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社区医疗
试点扎实开展
点击2007
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505.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395.7亿元
科技、教育、卫生、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39.2%、43.2%、59.9%、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46.7元
全省投入资金367.7亿元,“十大惠民行动”70个分项目标全部完成
展望
2012年人均GDP22200元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12年达到18600亿元,人均达到22200元。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今年GDP预期增长10%
2008年主要预期目标: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上年实际涨幅。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又好又快,推动自主创新,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坚持深化改革,充分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共建共享,着力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坚持管理创新,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自身建设
更加注重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更加注重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更加注重提高工作效能。
更加注重提高****公信力。
2008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
完善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的产业。
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净利润增长“双十五”。
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成都高新区打造世界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程,推动绵阳科技城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强化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优势地位,积极争取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
开展“直通车”服务,实施企业上市扶持规划,加快培育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
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
认真实施工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培育新的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路径
·培育工业竞争优势·做强做大工业企业·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加强生产要素综合协调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折不扣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繁荣。
全省地方财政拟安排“三农”支出40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拟安排108亿元,增长39%。
培育特色种植业,建设一批粮油、畜禽产品、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全国战略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
新解决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通乡油路2500公里、通村公路12500公里。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乡兴办企业、发展产业。
路径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务产业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发挥优势、优化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
放宽行业准入,调整完善价费政策,促进生产******业与一、二产业紧密结合、互动发展。
做强做大软件、金融、生产性研发等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建设成都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四川服务外包品牌。
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350亿元。
路径
·加快发展生产性、民生******业·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力度
创新资源开发模式,积极探索资源开发新机制。
深入推进扩权强县试点。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省级产业性投资公司,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投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代建制。
注重引进大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产业创新基地。
推动川渝沿边市县的互动合作,加快编制并实施成渝经济区、成渝城镇群发展规划。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内外、省内外科技资源,加快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市场创新联盟。
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推进公平准入,坚持平等保护物权,改善融资条件。
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开放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梯次试点,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协调解决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物流体系等重大问题,培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路径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坚持有保有压,引导社会投入,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10亿元,增长20%。
尽快开工建设成兰、成贵、兰渝铁路四川段和成绵乐城际铁路、双流机场二跑道、成都集装箱中心站。
积极推进长虹P D P 、80万吨乙烯、普光气田、锦屏一二级水电站和成都1000万吨炼油及兰成原油管道工程等项目建设。
增加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投资。
启动300个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支持农户新建沼气池50万口。新建廉租住房1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60万平方米。
路径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国家鼓励类产业投资·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类项目投资力度
切实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主导和企业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