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委上市办昨(16)日透露,2007年,我省4家新上市企业上市首发(IPO)募集资金67.81亿元,融资额创历史新高。加上再融资额,川企全年融资达239.81亿元。
在****“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政策牵引下,我省企业去年掀起新一轮上市 “集体撑杆跳”:除高金食品(002143)、成飞集成(002190)深交所中小板挂牌,新华文轩H股(0811.HK)、恒鼎实业红筹股 (1393.HK)香港上市外,还有8家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申报数量居中西部之冠。
2007年,我省70家上市公司中,中铁二局、宏达股份等12家公司实施了再融资,通过定向增发、配股、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172亿元,再融资企业户数和金额均创新高。同时,成都建投、舒卡股份2家公司再融资方案也经证监会审核,可望实现融资28亿元。
据透露,目前,我省已确定将60户企业作为上市资源重点培育对象。今年,它们中的20家企业可能进入上市申报程序,大企业大集团将有望成为本轮“上市潮”中的“主角”。
□政策延伸
3年力推30家川企上市
日前,省****酝酿多时的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见正式“出炉”。意见称,到2010年,将使四川上市公司总市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证券化率(总市值/GDP)达到100%以上;上市公司数量由目前的70家增至100家,首发上市融资和再融资400亿元以上。
直接融资比重达10%以上
意见提出,“积极运用改制上市、借壳上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等多种资本市场手段”,增强川企在这一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使“直接融资比重由2006年0.3%提高到10%以上”,其中,发展多渠道“直接融资”被放在首位。其方式有三:
扩大直接融资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权证及其他金融创新产品筹措资金;鼓励国有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换股、交叉持股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制等多种方式,整合社会资本。
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利用风险投资推动一批有上市前景的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做强做大。
支持企业或项目以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充分利用多种融资工具和金融创新产品的筹资功能,解决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或项目的融资问题。
省经委上市办透露,包括此前四川长虹(600839)面向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另有7家公司也相继公告了自己的再融资方案,整个计划融资金额将高达149.6亿元。
重组借“壳”铸“四川军团”
今年力争5家以上公司在境外上市,帮助5—10户大企业大集团、地方金融企业启动上市或并购充足程序。
整体上市。依托现有上市公司,采取定向增发、吸收合并、分拆、换股等多种方式实施集团资源战略性整合,在高新技术、优势资源、先进制造业、农产品加工及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领域实现龙头企业整体上市。
重组整合。推进龙头企业并购重组,鼓励产业优势较为突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上市公司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收购兼并同行业或相关企业。
借“壳”上市。引导经营业绩差、主营业务不突出的上市公司采取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等方式注入优质资产,进行实质重组。对主业瘫痪、资不抵债、风险大且重组无望的上市公司,要运用市场机制,按有关规则实施平稳退市。
政策利好“金7条”
支持攀钢、东方集团通过吸收合并整合集团资源;指导新希望、宏达股份等绩优公司增发新股、配股和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2007年,上市川企感受到来自“****之手”的推动力。
意见称,来自****层面的各种利好还将增多,将给予企业上市多达7个方面的扶持政策,包括:
财税优惠。上市企业并购重组发生的税费应依法缴纳,同级人民****可从财政预算安排的企业发展资金中对企业给予支持。
土地优惠。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募集资金所投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可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优先办理立项预审、转报或核准手续。
支持国企改制上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前发生的潜亏挂账、资产评估不实、呆坏账等不良资产,可按相关规定报批后核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允许在国有资产中按规定提取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费用。
配套措施。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的募集资金所投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优先办理项目核准或备案手续,优先办理环评、规划和节能评估等手续;拟上市企业投资新建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优先推荐享受国家及地方贷款贴息等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意见还提出,列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的拟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达到上市条件后,将被给予50万元补助;对已向中国证监会申报并通过上市审核程序的企业,给予200万元补助。分析未来上市公司结构,有关人士透露,成都依旧是上市热土,未来30家拟上市企业中,有20家可能出自该市。而从产业结构预测,工业企业依旧扮演“主角”,二重集团、东方电机,四川煤炭集团都是这一轮的“热点选手”,此外,四川旅游业“领头羊”——九寨沟也表现出强烈的上市意图。 实习生 朱莹记者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