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气候公报》称,2007年中国区域的气温升高与全球变暖表现一致。世界气象组织于去年12月13日发布的年度报告表明,1998~2007年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
据悉,我国去年冬、春、夏、秋四季气温分别比常年同期偏高1.9℃、1.2℃、0.9℃和0.8℃,其中春季为历史同期最高,冬季和夏季均为历史同期次高。我国各地年平均气温也普遍较常年偏高,其中北方和中东部地区偏高尤为明显,东北、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江南大部、西北大部等偏高1~2℃。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新疆等13个省(区、市)年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其中上海偏高2.1℃,内蒙古偏高1.8℃;北京连续20年、河北连续16年、上海连续14年偏高。
2007年底
四川53县市冬干30天
《四川省近期气候分析报告》称,2007年11月以来,全省气温偏高、降水明显偏少。盆地和川南山地南部在10℃以上,西南山地北部和川西高原中、南部0~10℃,川西高原北部在0℃以下。与常年同期比较,全省气温普遍偏高0~1℃,其中,盆地西北部部分地方偏高1℃以上。
盆地东部和川西南山地的降水在20毫米以上,局部超过30毫米,盆地西部和川西高原中部为10~20毫米,盆地西北部的部分地方和川西高原北部则不足10毫米。与常年同期比较,全省除川西南山地北部和川西北高原南部偏多外,其余地方均偏少,其中,盆地大部偏少20%~50%,川西高原北部、盆地北部和西南部偏少50%~70%。
截至2007年12月21日8时,全省已有53县(市)出现30天的冬干,主要分布在甘孜和阿坝两州大部、凉山州西北部、盆地中西部的大部,以及盆南和盆北的部分地方。
气象专家
《后天》可能真实再现
“气候逐渐变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很多市民并没有深刻意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省气候中心主任、研究员马振峰表示,“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生物物种的影响将凸显出来。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气体的加剧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南极冰川正在缓慢融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他表示,“现在气候变暖也是全球性的问题,如果人类再不重视这个问题,电影《后天》里出现的场景,很有可能真实发生。例如,百年未遇的洪灾、旱灾等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气象灾害的加剧……”
“当前最重要的环节,其实是让人类重视和意识到气候正在变暖这一事实。”马振峰透露,国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展开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课题。
生态专家
某些物种加速灭绝
据了解,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大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对生物物种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某些微生物、植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韩才义认为,生物物种的灭亡,会导致整条生物链出现紊乱。“为了应对气候加剧变暖,每个公民都应该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中来,养成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好习惯,以平衡生态系统。”实习记者 雷浩然
新闻链接
有气象专家预测,由于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海平面到2100年将比1990年上升0.09~0.88米。海平面上升将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环境、生物多样性及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旱灾明显增多、强度增强,干旱面积将继续扩大;暴雨、洪涝明显增多,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
《2007年中国气候公报》
中国气象局日前公布的公报称,2007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0.1℃,较常年偏高1.3℃,是有系统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并连续11年高于1971~2000年的平均值。
《四川省近期气候分析报告》
省气候中心近日完成的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最后两个月与常年同期比较,全省气温普遍偏高0~1℃。截至2007年12月21日8时,全省已有53县(市)出现30天的冬干。
省气候中心主任、研究员马振峰
现在气候变暖已是全球性问题,如果人类再不重视这个问题,电影《后天》里出现的场景,很有可能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