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永恒主题。在此次“国际花园城市”评比中,温江区最后赢得优异成绩,靠的是该区近几年来在城市建设上的成功探索和实践。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后,温江的人居事业站上了又一个国际化的新起点,将进一步促进温江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与国际接轨,实现温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都市花园新区
近年来,温江区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坚持以“大统筹、大集中”深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构建组团发展、分层推进、城乡和谐的区域空间结构,以完善城乡融合的科学规划体系引导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共绘,构建城乡一体的开放空间体系。
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配套完善的要求,温江区加快建设联动城乡、一体发展的交通、信息和供给网络,构筑了覆盖全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主体框架。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同时,实施绿化亲水景观工程,凸显“园林城市”形象,使“住在温江”的品牌日趋成型。如今,温江呈现了一岸一带、一街一景、一楼一品的水体景观和小品景观体系,生态亲水特征更加鲜明,人居城市形象日益凸显。在实施旧城改造的同时,温江区建成了面积达18.9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初步形成了林水结合、城绿相融、功能配套的花园式生态新区,并以其优良的区域资源和价值,被定位为“锦城西·金温江”,与金沙片区、光华片区、羊西片区一起,成为成都最佳人居环境热点区域。
构建产业支撑
增强城市吸聚能力
与此同时,温江区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实施“兴三优二、一三互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吸聚能力。目前,产业组团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按照组团布局,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南下、旅游北上、城市东进”,初步形成了以科技园为载体的新型工业聚集区、以新城区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以生态园为依托的现代农业聚集区和金马河、江安河沿线两条生态休闲产业带的“三区两带”格局体系。
按照“生态园林型现代化新城区”的总体定位和宜居型城市建设的要求,强化工业业态选择,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强化“一高三强”的产业集群发展标准,制定了招商选资的“四个不进”原则。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依托光华大道、芙蓉大道等骨干道路,推动了仓储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业发展;整合旅游、农业和文化等产业资源,实施了金马湖、国色天乡等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温江特色旅游品牌。“生活在温江”和“创业在温江”的内涵不断丰富,促进了生活配套、休闲娱乐等消费设施和社区服务业发展。
总结经验提高标准
建设生态人居金温江
回顾几年来温江城市发展历程,温江区区委****李刚体会深刻:必须坚持全域理念,走集约发展之路,坚持全域发展理念,将温江发展放到区域经济的大环境中去定位,放到“全域成都”的发展空间中去定位,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组团发展方式,发挥以城带乡的良性作用,按照“整体融入、组团发展、分层推进”的思路,制定实施“三区两带”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以城带乡的辐射带动作用,避免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必须坚持彰显城市建筑和景观特色,形成城市品牌,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和高质量建设,优化城市品牌,凸现城市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拉动作用。
李刚表示,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使温江在城乡统筹、城市建设等方面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温江将以更高的标准建设现代花园城市,深化“生活在温江”内涵,着力打造生态人居新城区。
相关链接
“国际花园城市”评选活动始于1997年,上届总决赛在我国杭州举行,今年是第十一届。评选活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支持并认可的非盈利性组织“国际公园与康乐管理协会”(IFPRA)负责承办,是一项涉及城市与社区环境管理的国际竞赛,目标是通过创建宜居的社区和城市,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由于这项评选活动以倡导生态、环保、宜居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被誉为“绿色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