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整齐的蔬菜售卖区域,设计合理的排水设施;地面上看不到一点横流的污水,空气中也没有烂菜叶腐败的味道——这种标准菜市场将在未来三年内在我市修建60个;加上按此标准改建的180个菜市场,到2010年,我市将拥有240个标准化菜市场。这是昨天成都市公共配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公建办)宣布的。
现状:菜市场总体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没有排水设施,一遇到下雨,菜市场就会污水横流,泥泞满地;因为基础设施太差,垃圾设备落后,菜市场里充斥着难闻的腐菜味——这是记者昨天在营门口立交桥附近一个菜市场看到和闻到的现状。
“这种菜市场在我市不是少数。”昨天,市公建办负责人对记者说。据该办初步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市中心城区现有菜市场216个。“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市菜市场数量有较大增加,环境和条件有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菜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步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菜市场建设形式简单,条件普遍较差,市场分布不均,难以满足需求;市场经营面积差异过大,有的规模过小,爆市外溢;场外设摊没有有效根治,既影响场内稳定经营,也影响场外市容和交通。”该负责人说。
规划:新建60个,改造180个
昨天,市公建办宣布,从2007年年底起,我市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中心城区以标准化菜市场为主,以超市和便民菜店为辅的格局,逐步实现菜市场空间布局合理化、设施建设标准化、培育发展有序化的总体目标。在三年内,全市将规划新建菜市场60个,标准化改造180个,“以租代建”便民菜店100个,新建和改造的实际数量,将结合市商务局和市规划局共同编制的菜市场布局规划进行调整。
在新市场建成之前,对买菜不方便的区域,将用“以租代建”方式,租用存量营业房,设立便民菜店,完善市场服务网络。“便民菜店规模根据实际情况,每个一般控制在200平方米左右。它作为菜市场的补充,在一定时期内暂时解决区域居民买菜难问题。”市公建办负责人说。
标准:要配置完备的通风系统
根据市公建办刚刚制定的《成都市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市区菜市场的建设规模,新区不得小于2000平方米,旧城区不得小于1500平方米,并根据规划部门的要求确定适宜的建筑形式。
《标准》还提出,市场要配置完备的通风系统。市场具备出入口较多、自然通风可达到场内无臭味、空气质量好等条件的,可采取自然通风方式;如自然通风不能保证卫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通风;市场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要安装不低于2.2千瓦的抽送风机,1000平方米以上每增加100平方米,相应增加0.22千瓦抽送风机设施。市场内部的污水管道(沟)应单独设置、自成系统,不应与建筑本体的污水管道共用。
详规:销售熟食品不得露空售卖
对于熟食类摊位,《标准》要求要有防尘、防蝇、防鼠、防蟑螂设施,营业面积不宜小于3平方米;销售熟食食品的业户应在封闭性营业房经营,并应将瓷砖铺设到顶,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要有专用带滑门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柜,配置加热或冷藏设施,不得露空售卖,如无专间,不得进行熟食分切。
而腌卤店面必须设置预进间和售卖间;必须设置洗手、消毒设备,用脚踏式或自动感应式等非接触式水龙头;售卖间必须配置冷藏设备、空调、紫外线杀菌灯,防蝇、灭蝇、防鼠、防蟑螂、防尘及通风排气等设施,设双门柜式售卖窗,出入口设双向弹簧门,装饰灯应安装在售卖间外;半成品(经腌制、调制加工后的肉菜制品、冷冻食品)店面应配有密闭或保鲜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