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装基地——访德阳市委****方小方
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
记者:结合十七大精神,德阳将如何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方小方: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重大装备研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2002年,德阳作出“建设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决定,德阳的重装工业自此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近5年来,是德阳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二重、东电、东汽、川油宏华等重装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产量、产值、利税等连续创历史新高。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重装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是2002年的6.3倍、5.1倍、10.8倍、37.4倍。今年1-10月,德阳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0.93亿元,同比增长34.3%。
德阳市工业增加值在去年位居全省第二位,装备制造业功不可没。伴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德阳逐步走上富民强市全面小康的发展道路。2006年,德阳地区生产总值539.2亿元、工业增加值221.3亿元,居全省前列。今年1至10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已超过80亿元,全年将有望突破100亿元。
新世纪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德阳将紧紧结合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装基地,力争实现“两年有新突破、四年上新台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更多“德阳装备”走向世界记者:十七大报告在论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首位。德阳推进重装基地建设,如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其中?
方小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德阳在推进重装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十分注重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德阳不仅能够生产冶金轧机以及水电、火电和核电设备,而且已经成功地研发、制造了燃气发电机组、火力发电机组、大型石化设备、大型掘进机等设备,并开始生产百万千瓦级超临界发电机组。二重开发的5米轧机,被誉为“轧机之王”,并与印度艾沙公司签定了出口合同;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东电、东汽实现了火电、气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五电并举”,产品出口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川油宏华自主开发了DBS数控钻机,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钻机制造企业,进入中亚、西亚、俄罗斯和美国市场。
下一步,要推动工业企业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心环节,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使更多的“德阳装备”走向世界,把德阳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重装基地。
坚持敢为人先的“德阳精神”,营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记者:结合十七大精神,德阳将以何种精神状态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装基地?
方小方:从1980年6月18日广汉向阳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到德阳建市25年的生动实践,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德阳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德阳的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又迎来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宝贵机遇,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敢为人先的“德阳精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以此推动德阳重装基地的跨越发展。
同时,树立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大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尽快打通直通成都的两条快速通道,在地域上主动融入成都,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平台和发展通道,形成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