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四川省情介绍、精美的画册《四川新跨越2007》、具有符号意义的四川蜀锦———一个鲜活的四川以开放的姿态“先声夺人”。
16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四川厅,四川省代表团在此讨论十七大报告,讨论会场向境内外媒体开放,欢迎记者旁听。
在三次当选党代表的范国琼记忆中,这并不新鲜。5年前的十六大,四川省代表团就曾向中外媒体开放,在西部的代表团中,四川当时是“唯一”。5年后,34个代表团陆续开放讨论,比5年前增加了19个。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媒体可以更多地了解代表的想法,了解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离讨论还有近半个小时,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张鼎民就迫不及待地坐到专门划定的“记者区”,翻读图文并茂的四川。
为什么关注四川?“四川很有名啦!”面对记者的提问,香港无线电视台记者吴宜婷快人快语地“倒”出一大堆理由:四川是邓小平的家乡;很多香港游客都喜欢到四川旅游,特别是九寨沟;四川盛产大熊猫,香港人很喜欢。“迎接********赠港大熊猫时我曾来到四川采访。”吴宜婷说,“我们会特别关注与香港联系密切的地方。”
“6年前到过四川,四川和谐的人文环境、便利的交通和频繁的国际贸易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吴牧一渴望了解四川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包括四川与俄罗斯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记者区”内人气渐旺。英国路透社、日本读卖新闻、共同社、美国新闻周刊、香港凤凰卫视、大公报、人民日报、新华社……一家家知名媒体逐四川而来。
“今天,四川省代表团的讨论对中外记者开放,我们对新闻界的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下午3时,主持讨论会的杜青林代表开场白话音刚落,经济日报的摄影记者李晶就架起长枪短炮,将镜头“瞄准”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们。
“我想听听基层代表的发言,了解四川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新华社记者白瑞雪的想法与邻座的香港大公报记者翁海信不谋而合,“我也想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听听四川在改善民生方面有何举措。”
今年6月,成都市被批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将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改革。”人民日报记者罗彦希望从代表的发言中找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思路新办法。
2个小时的讨论,40家境内外媒体记者“轮番”而来,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四川,特别关注。
“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务实、更加自信的四川。”6年后“身临其境”的再访,吴牧一祝福四川“必将越来越多地吸引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