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春熙路地区是指成都市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的范围及临街区域,面积约20公顷。该区域内有商业网点700余家,网点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从业人员约1.2万人。
一、总体构思
春熙路是成都市最繁华的黄金商业圈,其功能定位为:全市最大的市级商业中心;传统商业文化的载体;城市形象的窗口;都市购物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据此,规划设计应提供符合人行为方式的步行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路网;塑造体现历史与未来共生的城市景观;创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组织具有特色的开放空间系统。
二、春熙路地区结构规划
1、拓度改造原有通路、巷道,增加以东西向为主的道路,加强几条南北向道路的联系,使道路面积比例由27.4%提高到30%以上,新增道路2.5千米,道路密度达到16.2千米/平方千米。
2、机动车、自行车不进入青年路、春熙路两大核心步行专用区,在其周边道路组织环形交通;周边已有停车场纳入公共服务系统;鼓励兴建停车库;机动车取消沿街停放;自行车采用地下车库和沿街停放两种方式。
3、设置二层平台系统,与现有城市二层平台连接,立体解决人车分流,提高二楼口岸价值。
4、步行商业系统采取“西连东进,辐射两边”的策略,加强春熙路与周边地块的联系,将步行街商业向纵深发展;在春熙路步行街设置以“中山广场”为核心的9个广场,面积约2公顷,以改善春熙路形象。
三、春熙路环境设计
规划将500米长的春熙南路至春熙北路定为“历史轴”,将430米长的春熙东路至春熙西路定为“未来轴”。在“历史轴”上,尽可能采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形式设计,在“未来轴”上,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形式设计相应的环境元素。
1、在“历史轴”上,重点设计“中山广场”,即拆除中山像两侧建筑,使其成为街道节点上的标志;保留铜像两侧银杏,并在其背面种植绿树、花草,形成背景;在“中山广场”上设休息、观赏展区,设大型旱喷,衬托铜像。
2、南北道路断面:将24米宽街道分为两侧各6米宽的人流通行区,中间7.5米宽的主通道和4.8米的小品配置区。东西段西则以二层平台为依据,设置12米宽的****配置区及两边6米宽的人流通行区。
3、加强光彩工程力度,加密路灯、广告灯箱、多层灯具;将临街建筑一、二层作为内透光面,统一规划外挂广告,对重点地段进行泛光照明。
四、实施措施
实行分期实施规划,一期为春熙路现有东、南、西、北四段,以尽快形成效果并投入使用为目的,以保持两侧商家的稳定;二期将步行街向西、向东扩展为“大十字”,同时实施交通的重新组织,扩宽原有道路并开始实施二层天桥系统;三期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形成新规划的支路系统和暑袜商业街、北新街商务办公区,全面完成片区改造、调整。
五、创新与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历史文化,注重整体性、综合性、控制性。充分利用了“津森十字”的理论和其它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