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成都演唱会开票第一天,200万元的销售额当即创造了成都演出市场一天售票额的最高纪录。刘德华还未开唱,坊间又有张学友将再到成都唱歌的传闻,甚至还有人提出“刘德华再开第二场演唱会”又会怎样的假想。连续走红的演出市场,使人们议论已久的“演艺第四城”问题重新浮出水面。
在演艺方面,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全国有哪座城市紧随其后?从外来演出多,本土原创丰富两方面看,成都大有“舍我其谁”的风范。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中国演艺市场的第四把“交椅”,成都还有一位竞争者———长沙。与成都不同,长沙的演出市场似乎名不见经传,但其发达的娱乐业正是成都的“短板”。
比较两强,各有长短,综合实力,谁更胜一筹?
产业现状 两地主业强势突出
市场表现:成都演出火,长沙歌厅旺
今年以来,成都演出市场连破记录:4月张学友成都演唱会票房高达1000多万元,单日票房突破110万元;随后,《暗恋桃花源》《艳遇》两部话剧悄然入川,同样卖得盆满钵满;8月16日,本土
原创剧《藏谜》成功叩开成都市场大门,走向全国;9月22日,蔡琴演唱会拉开帷幕,门票提前一周已所剩无几。
长沙歌厅、酒吧娱乐发展时间较久,走大众化、通俗化的路线,当地百姓习惯在一天工作结束之后,到歌厅、酒吧放松自我,宣泄内心压力。2003年在长沙歌厅鼎盛时期,据随机抽样的6家歌厅统计,平均每晚接待观众达4500人次,年接待观众170万人次,其中半数观众来自当地市民。
文化产业:各有主打
演出业是成都演艺产业的主力。2004年度成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232.54亿元,创造增加值65.81亿元,全市演艺收入为5.4亿元,约占文化产业收入的2%。演艺市场以音乐剧、川剧为主的大型演出,巴蜀气息浓厚的民间表演以及时尚前卫的酒吧娱乐,火爆的演唱会等,丰富多彩。如今,《芙蓉国粹》《金沙》《太阳神鸟》《巴山秀才》等剧目已成为成都演艺的著名品牌;茶道、评书和川剧绝活等是外地游客来成都的必看节目;数千家酒吧的娱乐表演成为成都夜生活的一部分。
娱乐业则是长沙演艺产业的支撑。2005年长沙文化产业总收入达到279.96亿元,增加值达到147.25亿元,占GDP的9.7%,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54.3%。其中演艺业总收入47.44亿元,占整个文化产业的17%。舞台剧、话剧等相对高雅的演出在长沙受到冷落。而大众化的歌厅、酒吧娱乐跳出了“不入流”的消遣,作为“主流化”的娱乐消费方式被接纳,其内容以歌舞为主,兼有相声、魔术、杂耍等节目。琴岛歌厅、田汉大剧院、苏荷酒吧、金色年华等娱乐场所则成为长沙演艺业的名片。
在比较成都与长沙两地的演艺业时,不难发现,成都的演艺业相对来说高端成分多一些,表演内容也多为“阳春白雪”,而长沙的大众文化、都市市民文化气息相对浓厚,表演内容则多为市井“纤歌”。
优势解析 成都大盘绩优 长沙走势活跃
消费基础:成都优于长沙 成都市面积12390平方公里,总人口1103.4万,其中市区人口497.15万。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5年达到11359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4485元,增长10.1%。
长沙市区面积556平方公里,总人口601.8万人。2005年长沙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9.90亿元,同比增长14.9%。2006年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8%。
地区的生产总值直接影响到当地演艺业经济投资的多少,居民人数、人均收入又关系消费群体的大小。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成都的面积是长沙的两倍多,人口数量比长沙多一倍,全市的生产总值接近高于一倍,人均收入也高于长沙,因此从潜在的消费市场,投资潜力上看,成都优于长沙。
长沙之长:全国连锁开歌厅长沙歌厅之间在寻求产业集群化整合方面值得借鉴,即走出长沙,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向连锁化发展,将长沙特色的歌厅文化传播到全国。而当这种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时,长沙的歌厅便获得更加牢固的发展基础,获得更多的市场和更大的影响力。人才方面,歌厅文化不断打造出新的演艺明星,大兵、奇志、杨志淳等通过歌厅走向全国,又形成名人效应。歌厅文化对后来湖南卫视以娱乐为主要特色的定位带来启发,成为湖南电视的“源头活水”,又反过来借助电视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知名度。
突围方向 成都还需加长短板
成都虽然演出业成绩突出,但背后的各文化公司成熟的制作及运营体系并未形成,还欠缺规模化、集团化的团队。目前,带动成都演艺业发展、与外界竞争的,全靠几部大型演出做先锋。大型演出的确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但对扩大成都演艺业影响力,带动成都演艺业发展不免吃力,与全国其他城市演艺业竞争起来,也显得形单影只。
成都的演艺业一般采用****牵头,文化企业制作的运营模式。所承办的演艺业务一般都是提供单个服务和商业性演出,节目创作上主动性不强。而各文化企业彼此独立,相互之间缺少进一步的深入合作。较之国有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又处于整体性资源匮乏的状态。
而长沙除公益文化外,其它经营性文化行业均已为社会所办,****主要是从政策上进行引导。投资运营主体自由度大,灵活度高,能够随市场变化而作出及时调整。歌厅和酒吧作为长沙演艺业主要运营载体,合作密切,带动演艺业运营向协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如长沙酒吧于2003年成立商会,至2006年6月发展成长沙市天心酒吧娱乐行业商会。
成都VS长沙,各有千秋,谁为“演艺第四城”,竞争的路似乎还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