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省,主角是企业。而在四川的大企业、大集团中,国企占了半壁河山。作为我省国有资产的“管家婆”,省国资委一直致力于做大做强国有龙头企业,深化改革和调整国有资产布局,全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让国企在四川工业强省新跨越的号角声中,扮演起“顶梁柱”的重要角色。
一路走来,在蜕变与阵痛中,在创新与求变下,四川国企不负众望,以累累硕果和崭新的姿态,正迈着坚实而稳健的步伐,迎接党的十七大。
国企主营收入居西部首位
在四川这个老工业基地,国企的崛起,很大程度决定全省工业的崛起;国企的竞争力,很大程度决定全省工业的竞争力。
在“十一五”我省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有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和欣喜:截至2006年底,包括****在川企业和地方企业、不含金融企业的四川国企总户数达3630户,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达11145.5亿元。目前,四川国企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中上水平、西部地区首位。
今年以来,我省国企发展速度更是骄人:初步统计,今年前8个月,31户重点国企实现利润同比增长近5成,达65.75亿元。目前,五粮液、长虹、华西集团和化工控股集团销售收入均超过50亿元。
未来3年打造25户百亿国企
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十一五”期间,我省着力打造25个销售收入过100亿、主业突出、有知名品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竞争力强的国有龙头企业,并以国有龙头企业为依托,延伸7条特色优势产业链,形成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省委、省****今年提出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并针对性地出台16条“含金量”很高的扶持、鼓励政策,让四川移动、川渝中烟、华西集团发挥龙头、带头效应。
“1+1>2”让川企做大做强
在省委、省****的正确部署下,我省开始整合资源、做强做大国企。分开的十指攥成双拳,使得川企的实力大增,“1+1>2”效果凸现。
在重组整合中,川渝中烟的“四部曲”在业界具有标本意义。2003年,全国各地纷纷整合成立中烟工业公司,引发“组团式”竞争。在共同做大做强的大背景下,川渝烟草开始强强联手,完美实现跨省重组,开行业之先河。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到今年已成功地将川化、泸天化等18家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川化工产业的“航空母舰”。
整合也使四川煤炭集团受益匪浅。川煤集团成立以来,收入由2005年的36亿元提高到了2006年的43亿元,今年可达50亿元,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