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安盟之后,中德安联、中英人寿、荷兰银行等国际金融巨头相继排阵四川,与此进程相呼应———
7月31日,成都人民中路建行95533客户服务成都中心谢吉鹤主任告诉记者,除这个全国性的服务中心外,中国建行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计划也已进入选址阶段,而成都胜算较大。
记者了解到,除建行外,中国工行电子银行中心已设在成都,平安保险后援中心也在成都高新区安营。
据此,一份由工行省分行起草的将成都建设为中国新兴金融中心的报告引起省委、省****高度重视。
比较优势中成都脱颖而出
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中心成都分中心于2006年12月20日正式开业,目前已拥有员工近400人,并将在年内达到700多人,在2008年达到1200人。到今年6月底,该中心累计接听电话158.64万通,接听率达90.04%。目前该中心已成为一个专业的电话银行服务、交易和营销平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信用卡专业呼叫中心。
建行95533客户服务成都中心,由美国银行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软件建设,全国版图三分之二的电话业务已集结于此。年底前,员工数即达到1000人。
报告认为,6月7日,******正式批准在成都和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成都顺势而为加快建设中国新兴金融中心提供了极好机会。
这些中心之所以纷至沓来,除因成都具有区位、人才、经济发展、总部经济效应等优势外,成为中国新兴金融中心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
2006年,成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2564元,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2%、76%、62%。成都市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办公等综合成本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相对较低,可有效地降低人员的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房价在全国来说还算较低。
更重要的是,成都已形成明显的金融环境优势,不仅成为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和数量最多的地方,而且其容纳度与市场细分度也变得更高。目前成都地区银行业机构已达27家,包括7家外资银行。此外,已有29家保险公司入驻成都,43家证券公司在成都设立机构。
新兴金融中心雏形什么样
报告认为,成都加快建设中国新兴金融中心,应集中力量建设全国金融企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的后台服务中心,同时辅之以建设区域性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交易所等。中心初期应以全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为基础。
这个后台服务中心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全国性电话中心,各大金融企业的电子银行中心,各大银行的单证业务处理中心、资金清算中心等。报告建议成都市在城南或高新西区划出一定区域专门建立金融产业发展园区,同时配套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吸引全国性银行、保险、证券金融机构将其后台服务中心集中到园区落户。
报告分析,按照每个银行设立6-8个中心、每个中心平均1000人计算,预计将形成一个拥有10-30万中高端金融人才的“金融城”,其带来的消费、服务等还可极大拉动该园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其次,扩充具有法人地位金融机构群体。报告建议组建一家具有内外资战略股东和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组建批发式银行模式的“西部发展银行”。广泛吸引以法国安盟为模本的外资金融企业把中国总部设在成都。
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四川特色的金融交易市场体系。争取在成都率先建立电力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和生猪期货交易所。争取在成都率先建立场外股权交易所,和以大集团为背景的财务公司,进一步繁荣成都地区资本市场。
合力推进让理想变成现实
如何促成理想变成现实?此报告建议:省、市****应专门建立部际、行际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利用试验区的有利地位,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倾斜,向总行(总公司)营销成都的优势、优惠及优先发展的机制。在土地价格、税收、相关奖励措施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与此配套,加快培育金融行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从海外、沿海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和骨干群体。加快建立金融产业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加强西部地区金融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建设。
当前应积极加强与各金融机构总行的沟通联系,争取大幅扩大总行(总公司)对四川分行(分公司)的各类授权,提升资源配置占比,争取将成都作为各家金融机构的创新示范区,推进各家商业银行的创新产品在成都市场率先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