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年以来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新华网北京频道7月31日电(记者王宇、安蓓、何雨欣)中国人民银行30日晚间宣布,从8月15日起,将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我国第6次、去年以来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猛药”。不过,从去年开始,面对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央行已明确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属于“微调”政策。央行30日晚间表示,此举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二季度特别是六月份我国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不仅是必要的,更是急迫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茂生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在加息之后不久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还是希望通过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抑制流动性过剩。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GDP在二季度达到近年来罕见的11.9%的高增速,上半年增速则达到11.5%。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其中6月份涨幅更是高达4.4%,连续4个月达到或超过3%,而我国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为3%。
与此同时,我国上半年贸易顺差累计达到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1%。助推外汇储备余额在上半年突破1.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1.6%。外汇持续大量净流入给国内注入大量资金,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加速带来流动性过剩结果。
宋国青说,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使得央行越来越频繁地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前不久上调利率和减少利息税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紧缩信贷。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面对的突出问题。短短三个月之内,央行三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于不久前运用加息、减征利息税手段打出宏观调控组合拳,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抑制流动性过剩。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旨在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增速,减少全社会的流动性。”****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上半年经济数据已经很明显地暴露出了我国经济存在的两个问题:银行贷款增速过快以及流动性偏多。央行在继加息和降低利息税后,继续出台这一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减少银行可用资金,控制银行贷款增速。
央行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2.54万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实际新增贷款额的八成。
2006年6月16日央行宣布,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6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6年11月3日央行宣布,从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1月5日央行宣布,从1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2月16日央行宣布,从2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4月5日央行宣布,从4月1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4月29日央行宣布,从5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5月18日央行宣布,从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央行分别于1月5日、2月16日、4月5日、4月29日、5月18日、7月30日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次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
央行分别于3月17日、5月18日、7月20日宣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3次累计上调0.81个百分点。 6月18日,我国正式发布通知,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此外,今年我国还分别对钢材、焦炭、铝等多种产品开征或加征出口暂行关税。这些措施意在适当控制贸易顺差,从源头遏制流动性过剩。 6月29日,全国人大****会表决通过由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7月20日,******决定从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